圖蟲創意/供圖 陳錦興/制圖
(相關資料圖)
證券時報記者 石晏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位銀行業人士處獲得確認,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自下周一起,要求各銀行控制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其中,國有大行加點上限不能超過10個基點(BP),其他金融機構不能超過20BP。
有分析師表示,此次調整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旨在引導銀行加強負債成本管理,合理管控存款利率,也有助于引導銀行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
對此,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有關部門引導資金流動起來、“活”起來,盡可能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
國有行擬下周統一調降
近日有消息稱,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自下周一起,要求各銀行控制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國有大行加點上限不能超過10BP,其他金融機構不能超過20BP。
記者從多位銀行人士處確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華東地區一位資深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均納入活期存款統計,且主要為對公業務方面,不過利率相對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較高。
具體來看,商業銀行可與客戶簽訂單位協定存款合同,在結算賬戶之上開立協定存款賬戶,并約定結算賬戶的額度,由銀行將結算賬戶中超額度的部分轉入協定存款賬戶,單獨按照協定存款利率計息。
據了解,通知存款則分為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支取時通過手機銀行或網上銀行等渠道提前一天或七天通知銀行,即可按實際存期及支取日相應幣種檔次利率計付利息。
據央行官網,2015年10月24日發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調整表顯示,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分別為0.80%、1.35%,協定存款利率為1.15%,高出活期存款基準利率80BP。
廣發證券分析稱,協定存款本質是高息活期存款。協定存款對銀行來說,除更高的利率外,其他屬性和一般活期存款一樣,在流動性指標等監管考核上沒有其他益處,實質是對公高息活期存款。
股份行及中小行
陸續調整
就在上月,部分中小行相繼調降存款利率,引發市場關注。自4月份以來,包括廣東、河南、湖北等地均有多家銀行調整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從廣東省內調降存款利率情況來看,部分中小行將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利率從3.57%左右降至3%以下。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本輪存款利率調降中,區域中小銀行依據自身情況,為應對各地經濟快速恢復發展的現實狀況,展現較為活躍的調降動作。
實際上,繼今年4月部分中小銀行密集下調存款利率后,近日,3家股份制銀行也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調整。
5月5日,渤海銀行發布關于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的公告。公告顯示,自當日起,渤海銀行對該行人民幣儲蓄存款掛牌利率和人民幣單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調整。
具體來看,渤海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由0.35%調整為0.25%;三個月、半年以及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別為1.33%、1.59%、1.85%,均較之前下調10個基點;二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為2.40%、2.95%,均下調25個基點;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調幅度最高,由3.25%調整為2.95%,下調30個基點。
除渤海銀行外,5月4日,浙商銀行以及恒豐銀行也發布公告,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下調,自5月5日開始執行。
調整后,目前這兩家股份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利率均為0.25%。在個人定期存款方面,浙商銀行、恒豐銀行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兩年期以及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保持一致,均下調為1.30%、1.55%、1.85%、2.40%以及2.95%。
凈息差壓力仍在
市場普遍認為,下調存款利率是銀行在息差壓力倒逼下做出的應對之舉。近幾年來,如何應對持續的凈息差壓力,一直是不少銀行高管探討的重點。凈息差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存款成本管理是銀行穩息差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國泰君安研報稱,存款利率下調一方面可以促使存款“搬家”,促使廣義流動性轉化為剩余流動性,給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另一方面,搭配著終端貸款利率的下降,也將提高居民企業借貸意愿,進而助力四季度信用企穩。
整體來看,2023年以來,多家上市銀行的凈息差跌破1.8%警戒線,部分銀行凈息差壓力仍較大。2022年,商業銀行凈息差跌至1.91%,創自2010年以來的新低。
就今年來看,多位行業分析師仍然表示,息差依舊相對承壓。農行行長付萬軍也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看,受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重定價、市場和消費需求恢復節奏滯后等因素疊加影響,預計一季度息差延續行業性下行趨勢,后續隨著經濟持續回穩、市場主體有效需求和消費穩步回升,其下行幅度將有所放緩,并逐步企穩。
記者也從資深大行人士處了解到,從今年一季度開始,銀行也在根據國家政策不斷調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支持有潛力的中小微企業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人民銀行前段時間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此刺激信貸,也是希望能借此刺激經濟,盡快實現經濟全面復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