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泡藥酒的習慣
認為一杯藥酒
對身體有不少好處
(資料圖片)
然而
這種做法往往
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
近日,只喝了半兩自釀藥酒,平時酒量不錯的鞏大伯就倒地昏迷,還多次嘔吐;同飲的三人以為是醉酒,打了120,急救醫生到現場一看,轉頭告訴還沒有不適癥狀的三人:“是藥酒中毒,你們也趕快去醫院!”
5月11日,澎湃新聞從溫州市急救中心了解到,鞏大伯等四人均被診斷為急性烏頭堿中毒,其中三人到院后出現嘔吐等癥狀,目前四人均未脫離生命危險。
9日下午,溫州市急救中心接到電話,稱有男子醉酒,神智不清、多次嘔吐。急救醫生葉健健到現場了解到,“醉酒”的鞏大伯和三個朋友一起喝酒,他平時酒量很好,這次才喝了半兩。
“我馬上意識到不是醉酒。”葉健健一邊急救一邊詢問,得知鞏大伯有自釀藥酒的習慣,這天搗鼓出一種新的草烏藥酒,叫來朋友嘗鮮,另外三人也喝了,但沒有不適。葉健健告訴三人,鞏大伯極可能是草烏藥酒中毒,“你們也一起去醫院!”三人起初不愿意,在勸說下才同意。到達醫院時,三人都出現舌頭發麻、惡心嘔吐、心悸胸悶等。經檢測,四人均為急性烏頭堿中毒,鞏大伯喝得最多,情況最不樂觀。
烏頭堿中毒事件并不少見。就在上個月,溫州的吳女士想通過中藥調理身體,沒想到卻中毒了。原來,注重養生的吳女士平時沒少折騰,聽說一名民間老中醫不錯,她便特意找上門尋方。沒想到服藥第一天就出現了頭暈、嘴麻、胸悶、心慌,她以為是正常的用藥反應。結果用藥第三天,癥狀加重,吳女士這才就醫。
經檢測,吳女士所服的中藥方中,附子的用量竟然高達30g,而附子正是含有烏頭堿的其中一味常見中藥材。幸運的是,因為吳女士就醫及時,加上急診科醫護人員搶救得當,她已病愈出院。
“口服0.2毫克的純烏頭堿即可中毒,口服2—4毫克即可致死。”醫生介紹,烏頭堿是劇毒類生物堿,主要經口攝入,在胃腸道內吸收,服藥后10分鐘即可發病。常見的烏頭堿類中藥有川烏、草烏、附子等,此類藥物受《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含烏頭堿類藥物的中藥材,是毒性中藥材,不是食品,不能作為普通藥膳、普通食品食用。
烏頭堿中毒的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心慌、口周及面部麻木、腹痛腹瀉等。部分嚴重中毒者可表現出昏迷、心律失常以及循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引發烏頭堿中毒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識不當。烏頭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作用,但同時其所含的烏頭堿也是有劇毒的。
2.配伍或制劑不當。不同的中藥配伍可加強或降低毒性。
3.煎煮不當。烏頭毒性大,切忌生用,必須經過炮制才可內服。含烏頭堿的藥物要久煎,若煎煮不充分或藥材太大致未煮透心,則可導致中毒。
再次提醒,在服用烏頭堿類藥物后出現,心慌、胸悶、口周麻木、惡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癥狀時,應馬上就醫。若患者神志清醒,可大量飲水,用手指按壓舌根或喉部進行催吐,盡快將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
綜合澎湃新聞、南寧晚報、溫州日報、人民網科普等
來源:中國搜索
舉報/反饋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