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過去的兩年里,如果你有心,會發現社會上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一方面,大家都在談論互聯網、金融、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這些新興領域。但另一方面,很多原本從事實體經濟的零售業,卻苦不堪言,難以支撐,更談不上盈利,生存也成了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據Statista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服裝市場規模巨大,同時仍在不斷增長——2021年服裝市場規模為1.5萬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2.3萬億美元。然而,與服裝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顯得“格格不入”的現象是:如今國內實體服裝店行業,卻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針對于目前國內實體服裝店經營越來越難的情況,相信消費者們都深有體會吧。不難發現,在每個城市以前人擠人的服裝市場,如今已經變得人流稀少、生意蕭條了很多。有部分城市的服裝大市場,面臨關店轉讓、虧損離場的創業者更是不在少數,如此現象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確實,最近這幾年,大部分的實體服裝店老板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實體店商家在網上吐槽,有時候開門營業一整天,都賣不出一件產品,并表示消費者是越來越難伺候了。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實體店面之所以會迎來“關門潮”,主要是由于電商行業的快速崛起,對實體行業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還有的人則認為是房價比較高,房租的成本太高,而導致了實體企業的倒下。但還有的網友則表示,如果實體企業一個月賺10萬,會因為5萬的房租而選擇關門嗎?顯然不會。 其實,不止國內,全球幾乎都迎來了“關門潮”,雖然每個國家的市場并不一樣,但之所以會關門,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在不賺錢,亦或是虧本的情況下,才會選擇關門。從現實的發展情況來看,實體企業之所以會關門,主要是這幾點原因。 實體行業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ing。就算以上說的行業你都不沾邊,但凡你注意觀察一下,近兩年你家附近街邊的門店是不是倒閉的倒閉,轉讓的轉讓,嚴重的地區甚至出現閑置幾個月的門面房。這種情況在早十幾年是不敢想象的。“一店養三代”的時代早已過去,實體行業、特別是中小實體門店進入了寒冬。
一、電商和直播帶貨的興起,早已預示實體經濟的衰退掐指一算,電商大佬淘寶、京東已成立了十五六年,連拼多多這樣的小字輩也進入了第七個年頭了。有多少曾經生意還不錯的實體門店因電商的沖擊而經營不下去,加之近幾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大爆發,直播帶貨進一步擠壓了實體店的生存空間,閉店率持續攀升。有多少以前日子小康的店老板把前些年賺的錢全部虧掉,不得不轉行,甚至是重新去打工賺錢。又有多少小店是一家老小的經濟來源,為了生存,不得不苦苦支撐。 其實實體經濟的衰退早有征兆,但普通人的轉型往往趕不上資本。互聯網經濟時代,大資本看中的市場,中小實體經營者都慢慢成為了被收割的韭菜,比如出租車司機們被滴滴收割,做的餐飲被美團餓了么收割,干快遞的多被菜鳥收割。好不容易殺出了一個奶茶行業,但同樣的套路是換湯不換藥,這次被收割的是眾多實體加盟商。 可以想象如果實體經濟發展良好可以賺到錢,為什么這些大佬大資本們不去做呢?實體店最大的弊端就是成本過高,利潤又太低,投資回報率不成正比,賠錢的風險越來越大。咱們簡單算一筆賬,稍微繁華一點地段的房租每平米就要上百甚至幾百元,一個幾十平米的小店光房租就要小一萬,加上水電人工各種管理費,每月成本輕松過萬。 這意味著你的店面每月至少要有2萬以上的營業額才可以賺到和上班打工差不多的錢,即每天要有600-700元的營業收入才能讓你的店面保持微利繼續開下去。這還是以二線城市為例,如果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或者是省會城市,房租的人工成本會更高。 實體店風險過大,試錯成本太高。這一點很好理解,你在網上開店或者是直播帶貨付出的只是你的時間和精力,其他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現在的線上銷售模式基本都是一件代發,是不需要你進貨壓貨的。而做實體店,進貨壓貨又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全憑老板個人的選品眼光和銷售手段,同樣的生意不同的人,經營情況的就千差萬別,但總體上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傳統行業門店十個老板能有兩三個老板賺到錢。 二、時代在變,經營模式一成不變的實體店沒有活路實體店為什么干不過線上電商呢?別人雖然只有三五個人,干的卻是全國的生意,而你僅僅只是一個人還守在店門口,你生意經營得再好也就覆蓋方圓幾百米的小區,回頭客再多也抵不過一場直播帶貨購買人數的零頭。這就是現實,在店里開門迎客坐等顧客上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還能繼續經營下去的實體店,大多數老板都在同時做著線上,不停地學習線上線下如何一起運營。這就意味著你要比以往付出得更多,才能賺到錢,那么我為什么不直接關掉門店只做線上呢?這也是實體店閉店率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開實體店,不懂得線上流量運營,那最好就不要開了。產品、定位、流量、運營缺一不可。這對眾多已經在傳統行業開店十幾年的店主老板們著實有點腦殼疼。 傳統行業實體店慣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其實就是促銷和價格戰,但這些手段在電商和直播帶貨面前毫無優勢可言。上眾多大型實體企業一年的銷售額,現實數據就是這么殘酷。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當你經營多年的店鋪每況愈下時,像往常一樣坐在店里十幾個小時,再辛苦也是沒有用的。要走出去看看,一定要跟著市場趨勢走,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對新興事物有足夠的敏感,積極去改變,一定要向線上轉型。也許你的利潤沒有以前高,但做的好順應趨勢走下去,還是要比上班打工賺的多。 三、個別實體行業已步入末路,及時止損才有明天文章開頭我提到了,從事電影院、網吧電競館、KTV、足浴等這些已經步入夕陽紅的行業的經營者們。你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是繼續堅守等待撥云見日的那一天,還是及時止損積極轉型呢? 有專家認為,房價限制了一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也有專家認為,消費價格的理性回歸是人們過度消費后回歸消費理性所致。但無論如何,在嚴格信用卡約束、嚴格消費信貸控制、嚴格消費使用管理、嚴厲打擊失信行為的背景下,公眾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行為都會受到抑制,這將對實體店產生負面影響。 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了,很多人的消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年輕人,由于生活節奏非常快,幾乎沒有時間逛超市,亦或是去線下實體店面消費了,再加上現在網購非常便捷,價格也相對低廉,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因此這也是線下實體店面迎來“倒閉潮”的主要原因,那么,大家對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除了電子商務帶來的資金壓力沖擊和租金外,理性的消費行為對實體店也有很大的影響。那么你認為什么才是壓垮實體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來源:經銷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