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邱睦
【資料圖】
通訊員 鄭雅曼
三伏時節熱浪涌,雷霆出擊再升溫。7月以來,武漢市江岸區法院持續發力,推進“荊楚雷霆2023武漢行動”專項執行活動,全體執行干警奮戰一線,以只爭朝夕的心態、不舍晝夜的作風全身心投入,跨省扣押、實地調查、強制騰退……掀起夏日執行風暴,全力兌現勝訴權益。
干警們整隊出發
步履不停,強制執行顯成效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為切實提升執行成效,江岸區法院就異地執行案件進行統一調度,組建兩支隊伍,一支“南下”廣州、中山、深圳,一支“北上”北京、河南,開展跨省搜查、跨省扣押、房屋評估等工作,持續保持執行高壓。
在另外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執行干警凌晨集結出發,在武漢市中星公證處見證下,集中騰退商鋪10余家,歷時6個小時,5000余平方米商鋪順利騰退,圓滿完成交付任務。騰退期間,還有2家商鋪占用人當場與產權人達成和解,一家商鋪自行騰退,一家商鋪表示將繼續租賃商鋪并支付租金。
為深入推進專項執行活動,針對涉民生案件的執行,部署“打硬仗”專項行動,每日摸排確定目標案件,利用夜間和周末,外出開展調查、查控、騰退等活動,用足用好執行措施,奮力沖刺攻堅。
專項執行活動開展以來,江岸區法院累計出外勤執行案件259件,出動警力353人次,開展集中騰退活動5次,騰退面積5000余平方米,司法拘留13人、執行懸賞6人、罰款4人、移送拒執線索2條,搜查房屋40處、扣押車輛2臺,執行完畢案件361件、執行到位金額6900余萬元。
創新不止,完善機制提質效
加強執行手段與執行工作機制的創新,是涉執案件降本增效的根本動力。專項行動開展期間,針對財產處置“變現難”的問題,持續完善在全市首創的“財產處置新模式”,綜合運用自行處置、債權轉讓、司法拍賣、融資償債四種形式,提高被執行人償債能力。同時,在全市率先推出“司法拍賣+金融服務”江岸新模式,引入“法拍貸”,由簽約銀行為符合條件的競買人提供信貸支持,以降低司法拍賣參與門檻,提升司法拍賣成交率。
另一方面,緊扣擴大專項行動聲勢、督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這一目標,江岸區法院發布《關于督促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通告》,正告被執行人相關法律后果,警示、督促未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主動履行。
借力機制創新,57件案件自動履行,執行到位金額90余萬元,截至目前首執案件平均用時49.59天,比去年同期提速23.06天;執行完畢平均用時34.08天,比去年同期提速26.07天。
理念不改,善意執行暖人心
執行無小事,一樁一件都連著民意民心,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在兩起借貸糾紛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吳某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私自乘坐飛機,江岸區法院對其拘留15日、罰款2000元,在陪吳某做拘留前的身體檢查時,執行干警繼續釋法明理,當面與申請執行人溝通還款方案。被法官人性化執行感動,吳某當場主動支付全部欠款并交納罰款。考慮到吳某認錯態度較好,江岸區法院對其訓誡后終止了拘留程序。
在朱某與某木業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申請執行人朱某提出申請,要求查封被執行人木業公司生產設備,執行法官全面評估后采取“活封”方式,要求木業公司不得處置設備但可繼續經營,既保障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又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這也是江岸區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理念“巧”執行的一個縮影,專項執行活動開展期間,江岸區法院通過已設立的“律師調解工作室”“法院+公證”等平臺,采取多元解紛的方式,促成執行案件和解170件、履行到位金額568.3萬元。
下一步,江岸區法院將進一步強化執行措施、加大執行力度,綜合用好強制措施和執行和解等手段,全力出擊,加快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以雷霆之勢再掀執行新風暴。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