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有人辛辛苦苦填報高考志愿,有人處心積慮篡改別人志愿。據湖北省荊州市公安局消息,7月2日,有考生報警稱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且已經過了網報志愿的截止日期。7月3日下午,違法行為人項某宇自首。據悉,項某宇因與同學關系不好,就在學校拍下同學的準考證號,通過在高考招生平臺多次嘗試密碼,最終成功登錄同學的賬號并篡改其高考志愿。目前,公安機關給予項某宇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處罰,省招辦已準備讓受害人重新填報志愿。
不是網絡高手,也不是專業黑客,篡改志愿者居然是受害人同學。校園同窗對受害人下黑手已經令人震驚,改志愿的理由更加離譜:與同學關系不好。都是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平時相處中有矛盾正常,但什么矛盾都不是篡改別人志愿的理由。“七分考,三分報”,志愿填報的結果,直接決定考生的前途命運,考生和家長為選擇志愿都付出了大量心血。看到自己志愿被篡改,而且過了網報志愿的截止日期,受害人該有多絕望。同樣身為考生的項某宇,對如此后果不可能不了解,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拿別人的前程當兒戲?
項某宇稱自己不知道當時是怎么想的,想改回來的時候已經晚了,現在很后悔、很害怕。犯錯之后理應有后悔之心,但多次嘗試密碼過程中可曾有過悔意?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自己一時沖動賭上別人的前途命運,性質也相當惡劣,理應受到法律懲處。據介紹,項某宇的行為已經構成非法改變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和應用程序的罪行,行拘5日,也將成為自己人生中抹不去的污點。給別人使絆子,何嘗不是給自己挖坑。
篡改他人志愿的行為,歷年都有案例。2019年,浙江臺州一學生因高考沒考好,妒忌之下篡改3名同學的志愿;2021年,河北一考生覺得同學影響了自己學習,不報復之下就改了別人的志愿……以至教育部今年特別發布提醒,要求考生做好個人信息防護,謹防志愿遭篡改。細數歷年案例,無不是同學作案,或是關系不好,或是眼紅嫉妒,或是傾瀉私憤;或是偷偷記錄下他人賬號密碼、或是嘗試破解密碼、還有的是利用他人未改密碼的空隙。無視同窗之情,漠視紀律道德,實在令人痛心。
值得點贊的是,招生部門給了受害人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這是符合規則的人性化之舉。相較于事后彌補,更應該事先杜絕。除了提醒每一名考生增加防范意識,校方也要增加法治教育,讓惡意篡改者不敢伸手。此外,相關部門應研判是否能夠完善填報程序,讓篡改者無從下手,同時受害者能夠盡早發現,并采取應對措施。
(作者:張悅,來源:《北京晚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