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商務部、海關總署兩部門發布公告,自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行出口管制。鎵和鍺都是新興的戰略性礦產,是半導體、光伏以及光纖通信等方面的重要材料。有專家認為,對這兩種戰略性礦產進行出口管制,有利于保障資源安全、維護國家利益。
作為重要的戰略性礦產,鍺和鎵在國際上也早已愈加受到重視。今天,“礦業界”就來帶大家深入了解二者之一“鍺”的詳細情況與其在國際市場上是如何定價的。
(相關資料圖)
本篇文章屬于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礦業市場研究團隊所著的系列文章,本系列圍繞部分能源和礦產資源初級產品的定價機制進行梳理研究。
此為本系列第十五篇。前十四篇詳見(點擊題目可查看)
1:鋰資源是如何定價的?
2:國際石油是如何定價的?
3:國際天然氣是如何定價的?
4:錳礦石是如何定價的?
5:鉻礦石是如何定價的?
6:鐵礦石是如何定價的?
7 :?磷礦是如何定價的?
8:銅精礦是如何定價的?
9:鎳礦是如何定價的?
10 :?鋁土礦是如何定價的?
11 :?煤炭是如何定價的?
12:?錸是如何定價的?
13:錫是如何定價的?
14.鋅是如何定價的?
全球鍺定價以現貨市場價為主,具有中國和歐洲兩個價格中心。全球鍺資源分布、生產和消費高度集中。全球鍺初級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歐美國家占據深加工和元部件產品市場。我國宜合理調控鍺資源進出口,保障合理開發與利用。
01全球鍺定價與市場基本情況01 當前全球鍺定價以現貨市場價為主
一是鍺以現貨交易為主,具有中國和歐洲兩個價格中心。
鍺是戰略性稀有小金屬,尚未形成全球期貨市場,定價以現貨市場價為主。鍺的現貨市場價格以中國市場和鹿特丹市場為基礎,由英國倫敦金屬導報(MB)、上海有色網(SMM)和安泰科(ATK)等定期發布。
二是鍺價格以市場供需為基礎,國內國際價格趨勢一致。
2017年至2022年,鍺錠價格長時間低于8000元/公斤,受原材料供應不足和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經歷了兩輪上漲。2017年,受中國原料和鍺產品供應減少的雙重影響,鍺價格進入上升通道,至2018年一季度,鍺錠價格一度突破萬元/千克。隨后由于鋅精礦原料供應增加和鍺產能的恢復,鍺價持續回落。2019年全球光纖市場消費不振,加之泛亞市場庫存拍賣,供應過剩加劇,鍺價格長時間停留低位。2021年,全球光纖和軍工市場消費增加對沖了疫情緩和引起的紅外需求下降,鍺價逐步回升。2022年以來,鍺價先跌后漲,呈“V”形走勢。全球通脹高企,地緣沖突持續,經濟衰退擔憂加劇,鍺需求萎縮,至2022年第三季度,鍺錠價格從年初的9000多元/公斤下跌到接近7000元/公斤。四季度起,隨著軍工需求好轉、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未來電池新應用可能帶來的需求增長,鍺市場活躍度增加,鍺價格重新上漲,預計價格上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02 全球鍺資源分布、生產和消費高度集中
一是全球已探明鍺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占總儲量的90%以上。
鍺具有親鐵、親硫、親石和親有機質等地球化學性質,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分散于閃鋅礦、硫砷銅礦、銀礦物、方鉛礦、黃鐵礦和煤等礦物中。伴生鍺的礦床主要為沉積型煤礦和碳酸鹽型鉛鋅礦,其次包括泥巖-碎屑巖型鉛鋅礦、海相火山巖型塊狀硫化物礦床和沉積型鋁土礦等。鍺的伴生特征使其儲量很難評估,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探明鍺儲量約8600噸。美國鍺儲量3870噸,主要伴生在阿拉斯加州、田納西州和華盛頓州的鉛鋅礦中,占全球總量的45%,居世界首位。中國和俄羅斯的鍺儲量為3500噸和860噸,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1%和10%。
二是全球鍺初級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歐美國家占據深加工和元部件產品市場。
鍺的初級加工產品主要有二氧化鍺、四氯化鍺和鍺錠,主要用作PET催化劑和深加工產品的原料。目前工業生產的鍺主要來自含鍺礦渣、煙塵和煤等的提取。世界鍺產量從1994的50噸到2014年最高峰的165噸,翻了3倍多。2014年后,世界鍺產量有所下降,2018-2021年產量穩定在130-140噸。自2008年相關數據公布以來,中國一直是最大的鍺生產國,產量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約68.5%。2021年數據顯示,全球鍺金屬產量140噸,中國產量95噸,占當年全球產量的約67.8%,俄羅斯產量5噸,比利時、加拿大、德國、日本和烏克蘭等國家合計產量40噸。2004年之前,美國鍺年產量一度保持在10噸以上,2000年產量曾達到23噸。由于國內資源保護政策,2004年美國鍺產量大幅下降,由前一年的12噸跌至4.4噸。直到2012年,美國鍺年產量維持在3到4.6噸。2013年開始,美國地調局不再公布本國鍺產量數據。
鍺的深加工產品主要包括鍺單晶和光纖級四氯化鍺,用于制造紅外鏡頭、太陽能電池襯底片和光纖預制棒等元部件。國際主要企業如比利時Umicore、美國ATX、Nigel Pitcher、加拿大Teck Resources和德國Photonic Sense等,掌握核心技術,主要使用外購原料進行生產,除產出初級加工品外,還占據深加工產品和元部件產品主要市場份額。
三是全球鍺消費主要集中在紅外光學、光纖通信、半導體及太陽能和催化劑領域,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國。
鍺最初在工業上主要用作半導體材料,后逐步被硅取代。1980年后,隨著通信、國防軍工、光伏和化工等行業的發展,鍺的應用領域逐步擴大。近年來全球鍺消費量接近鍺產量,加之庫存等因素影響,整體供大于求。2021年,全球鍺消費最多的領域為紅外光學和光纖通訊,分別占消費量的41.1%和29.7%。其次為半導體及太陽能、催化劑,占比為16.5%和8.5%,其他領域消費不足5%。
2021年,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消費量占到了總量的九成以上,其中中國占比57%,美國占比15%,歐盟占比12%,日本占比8%。未來各國軍事發展、民用紅外應用和網絡建設等將提高鍺消費需求,增加供應壓力,同時紅外光學和光纖通訊領域的消費占比也可能相應提高。各種新興技術的發展也可能進一步擴大鍺的應用領域,進而影響消費量和消費結構。
02 我國鍺市場基本情況及其對定價機制的影響01 我國是鍺資源大國,鍺主要集中在內蒙古、云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伴生在煤礦和鉛鋅礦中,具有一定資源優勢。
2021年,中國已查明鍺資源儲量2162.9噸,主要集中在內蒙古、云南和廣西,占全國儲量90%以上,其中內蒙古儲量1524.6噸,占70.5%,其他省份如廣東、吉林、山西、四川、甘肅、貴州、新疆和湖南等也有分布。我國的鍺主要伴生在煤礦中,其次伴生在碳酸鹽型鉛鋅礦中。主要鍺成礦帶包括川滇黔鍺成礦帶、滇西臨滄富鍺煤成礦帶、蒙東錫林郭勒富鍺煤成礦帶、新疆準東哈密富鍺煤成礦帶和粵北鍺成礦帶等。主要的礦區包括內蒙古勝利煤礦、伊敏煤礦、云南臨滄幫賣煤礦、滄源芒回煤礦、云南會澤鉛鋅礦和廣東凡口鉛鋅礦等。
02 我國是最大的鍺生產國,產量影響全球供應,近年來產業整合,產業鏈延深,價格影響力不斷加強。
中國鍺產量主導全球供應,產量變化引起鍺價波動。2017年,中國環保政策收緊,大型含鍺礦山限產,小型含鍺礦山關停,鍺原料供應緊張,同時中國國內多家鍺生產企業資產重組或技術改造,鍺生產減少,導致全球鍺供應緊張進而引起了價格上漲。經過產業整合,我國鍺生產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了云南、廣東、江蘇和湖南等四個主要產區,其中云南省產量占到了約60%。我國主要鍺生產企業有云南鍺業、四環鋅鍺、中鍺科技和馳宏鋅鍺等。
03 我國鍺消費主要集中于紅外、光纖、半導體及光伏領域,未來我國鍺消費將保持增長態勢,從需求端影響價格。
2012年以來,我國鍺消費量整體呈增長趨勢,2021年消費量是2012年的兩倍多。紅外、光纖、半導體及光伏領域的消費占總消費的90%以上,分別占比43.9%,27.3%和19.7%,催化劑領域很少,其他領域消費不到10%。未來中國將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5G網絡搭建和航天發展,鍺消費會繼續增加,需求的持續增長可能引起鍺價波動。
04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鍺產品出口國,出口量總體保持增長態勢。
2021年,我國出口鍛扎鍺及鍺制品42.2噸,主要出口至德國、俄羅斯、比利時,占中國出口總量的61.1%。隨著中國企業產業鏈延深,光纖四氯化鍺、紅外鍺單晶、光伏鍺單晶等產品通過國外用戶認證,未來我國鍺的深加工產品出口量有望進一步增長。美國對中國鍺制品依賴強,2018-2021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鍺占其進口總量的54%。2022年,比利時Nrystar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田納西州克拉克斯維爾修建新的鍺工廠,新工廠設計年產能40噸,相當于2021年全球產量的28.5%。未來隨著美國本土加工能力的增長,其對中國鍺資源的依賴程度可能降低。
03 問題與建議01 存在問題
一是我國作為鍺儲量第二大的國家,尚未開展系統的鍺資源評價,已查明資源儲量難以反映全國資源狀況。
二是鍺是重要的稀散金屬,已被美國和歐盟列入關鍵礦產品,且美國已限制本土開采。通過“三去一降一補”,我國鍺生產行業集中度逐步增強,但市場秩序仍有待進一步規范,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雖然已有包括云南鍺業、馳宏鋅鍺、中鍺科技和廣東先導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實現了從冶煉到元器件產品的全產業鏈生產,但高端技術和元器件市場仍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
四是目前制造廢料、廢舊產品等的二次回收鍺占全球鍺消費量的約三成,已成為鍺的重要來源。未來將成為鍺供應的主要增長點。美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家已掌握二次回收鍺技術,相比之下我國起步晚,發展空間較大。
五是我國鍺交易市場仍不健全,泛亞事件曾造成投資者資金損失和鍺庫存積壓,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
02 政策建議
一是開展系統性的鍺資源評價,摸清資源家底,尤其要關注我國煤礦、碳酸鹽型鉛鋅礦中伴生鍺的情況,評估其可利用性。
二是通過規范審批等方式,合理規劃鍺資源開發,防止無序競爭,避免資源浪費。
三是加強深加工技術研發,在科研項目和經費方面給予支持,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轉型。
四是加強鍺的二次回收利用,加速二次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五是繼續發揮鍺資源儲備制度的調節作用,適當增加資源儲備,保障未來經濟發展需求,加強市場監管,防止過度金融炒作,保障市場合理運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