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30日宣布,公司旗下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順利產氫,產出的氫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替代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至此,項目成功實現綠氫生產到利用全流程貫通,這也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
綠氫是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制取的氫氣。煉化工業將是綠氫實現工業領域降碳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
根據中國石化披露的信息,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利用新疆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發電直接制綠氫,由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負責實施,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線路、電解水制氫、氫氣儲輸、公用工程及配套輔助生產設施,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儲氫能力21萬標立方、輸氫能力萬標立方每小時。中石化廣州(洛陽)工程公司、中石化第五建設公司、中原建設工程公司等單位參與建設。該項目生產的綠氫就近供應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公司,完全替代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萬噸。
據中國石化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國首個貫通光伏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氫氣儲存、氫氣輸運、綠氫煉化等綠氫生產-利用全流程的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建設中面臨著工藝技術新、規模大、無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鑒等難點。中國石化通過聯合攻關等形式,突破性地解決了新能源波動電力場景下柔性制氫、并向下游煉化企業連續穩定供應難題。其中,面對可再生波動電源制氫的技術難題,中國石化通過自主開發綠電制氫配置優化軟件,將電控設備與制氫設備同步響應匹配,大幅提升對波動的適應性。項目已先后完成了萬噸級電解水制氫工藝與工程成套技術、綠氫儲運輸工藝技術、晶閘管整流技術、智能控制系統研發等創新成果,均實現了工業應用,項目已申報專利及專有技術10余項。
記者從中國石化了解到,該項目所用光伏組件、電解槽、儲氫罐、輸氫管線等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均實現國產化,有效促進了我國氫能裝備和氫能產業鏈發展。以電解槽為例,在該項目啟動之前,國內的1000Nm/h電解槽累計需求量不到30臺,而僅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就需要52臺,有力促進了國內電解槽產業的規模化生產。
近年來,中國石化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積極推動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在綠電制綠氫、加氫站、氫燃料電池、儲氫材料等多個領域均取得突破,已建立涵蓋“制儲運加用研”的氫能產業鏈。數據顯示,公司近年來每年氫氣生產利用量約為450萬噸。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