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喝酒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研究證實:每天喝白酒超過2兩的人,10年后發生高血壓的人大約有一半。可能有人會說了,還有一半的人不是沒事嗎?生活里有人喝了一輩子酒也沒有高血壓呀?這又如何解釋呢?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被吸收入血后首先會在肝臟中被分解成乙醛,這個分解的過程中需要體內一種稱為乙醛脫氫酶的參與,體內這種酶含量越多,乙醇分解成乙醛越快,反之分解成乙醛的速度越慢。而乙醛是一種較強的刺激物,可以刺激血管擴張容納更多的血液,所以飲酒后會出現血壓的下降。
隨著乙醛在肝臟中被分解成乙酸,乙醛對血管的刺激消失,血管就會回縮甚至收縮加強,血壓就會回升甚至高于原來的血壓水平。在乙醛分解成乙酸的過程中,必須有一種稱為乙酸脫氫酶的參與,同樣的道理,這種酶含量越多,乙醛分解成乙酸越快,乙醛對血管的刺激相對便較小。
之后乙酸又會被進一步分解成水與二氧化碳而排出體外,這就是飲酒后在體內的整個代謝過程。需要說明的是,其中的代謝產物乙醛在刺激血管擴張的同時會損傷血管內皮,血液中的脂肪即會從損傷處進入并沉積在血管內皮下,越積越多就會引起炎性反應使脂肪變性開成粥樣脂質物,血管就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的彈性下降,不能有效緩沖血流的壓力,血壓就會升高而發生高血壓。
由此可見,長期飲酒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一個原因。但由于不同的人體內乙醛脫氯酶和乙酸脫氫酶的含量不同,導致乙醛在體內存在的時間不等,對血管的損傷程度不一樣,所以導致的后果有差異,比如兩種酶含量多尤其是乙酸脫氫酶多的人,乙醛很快被分解成了無刺激作用的乙酸,這樣的人通常酒量比較大,但血管損傷較小,相對來說高血壓發生的機率也較小。
這里要科普一點醫學知識:一個的血壓如果在年輕時比較低,如果長年飲酒后血壓有了較大幅度的升高,即便沒有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這樣的血壓對自己的血管也是有損害的,甚至并不比真正的高血壓造成的損傷小。
綜上所述,長期飲酒終究是對血管有損傷,且對全身多個器官都有損傷,目前已證實長期飲酒是導致多種疾病尤其是惡性變發生的一個主要誘因,因此無論是從預防高血壓發生還是其它疾病上來說,戒酒都是最明智的做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