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云過后艷陽天。”近期的A股市場跌宕起伏,《大眾證券報》讀者俱樂部的朋友們因為本周五股市回彈,就覺得沒有什么比賺錢更開心的事了。
“周五大盤高開高走收出一條中陽線,指數已經站到了10日均線上方,但10日均線還需要三個交易日才能走平,未來三個交易日大盤還是以橫盤整理為主,待三個交易日后,10日均線走平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日線macd金叉,才會有較大級別反彈。”網友“東岳泰山”認為,現在又到了歷史上的至暗時刻,伴隨著滬指前期連續下殺至3200點關口徘徊,不僅滬深300年內收益轉負,創業板指也創下近一年新低。不少散戶挺過了2022年的股市寒冬、賬戶縮水,本以為2023年能打個漂亮的翻身仗,誰曾想這結構性行情如此極端,大部分人都沒賺到錢,還把自己的投資目標又從“大賺”變回了“保本”。
“在股市的傳說中,總有很多傳奇人物,多少年上千上萬倍之類的,但在國內的公開業績記錄中,我們從來就沒見過這樣的人存在,一個都沒有。”網友“冷靜不了”認為,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來到股市,就應該盡量離那些傳奇故事遠一點,既然是股神,就和凡人無關。自己是那個百年一遇的奇才嗎?如果不是,就老老實實把自己的目標定的現實一點,能跑贏GDP就是成功。現在做到股市年化10%就跑贏大部分基金經理了,年化15%已經是投資界的少數存在,年化20%就是業界頂尖人物了。別總想著踩對一只大牛股,一夜暴富。
“股市己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但是大部分投資人渾然未覺,就像己經夏天了還穿著秋褲,然后汗流浹背的抱怨天太熱。大家要特別注意現在已是注冊制。”在網友“與往事干杯”看來,現在的股市將只有1%的公司是分子,值得投資,其它99%都是分母。只要投資前1%的新時代的極品公司就是供不應求,進三退一的牛市。只要投后99%的就會成為大小非、機構、游資等量化刀下的韭菜。
“創業板指數終于底背離止跌了,賺錢效應或會逐步升溫。”網友“知難而上”發現,股市中一年上漲的時候也就在15%-20%左右,其余時間不是回調就是震蕩,個股也是一樣。很多股回調都是很久甚至幾年才能有個反彈,盤底筑底的時間有的股都能有好幾年。所以,除了這20%的上漲期間,其余都是無效交易甚至虧損交易。知道這個關系和比例,散戶應該只做上升段交易,回避下跌和調整階段,這樣才能在股市真正賺到錢,而不是操作個熱鬧。 記者 李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