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26日,中交一公局三公司在山西臨汾舉辦“交筑·路通古今”媒體開放日活動。
活動現場,通過直播,展示了108國道襄汾—曲沃—侯馬過境改線工程施工現場薛莊文物發掘地和1號梁場,帶領全國網友探秘文物挖掘背后的故事,聽取考古研究員介紹項目沿線涉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解項目建設者在文物勘探、保護方面采取的具體舉措,并進一步了解項目施工進展及跨鐵路轉體施工等特色亮點。
108國道襄汾—曲沃—侯馬過境改線工程PPP項目全長約68公里,采用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大中橋19座、互通7處、收費站1處。項目地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的山西省,地上地下文物眾多,在進行國道升級擴容施工的同時,做好文物保護尤為重要。
施工圖初設階段,項目積極對接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對路線進行多次比對、調整和優化,采用規范允許極限半徑、壓低路線縱斷、橋路配合等方式,最終避讓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壓占一般保護區的長度從1460米調整到425米,最大限度降低了工程建設對文物保護區的影響。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第一時間邀請地方文保單位現場踏勘,制定方案,快速打通20余條發掘進地便道,全力保障人員設備進出及清表土層運輸。同時,還在發掘現場豎立圍擋、搭建防雨棚,安排專人值守遠程監控設備,協助做好周邊環境治理、安保及保密工作,全力守護歷史文物。
除文物遺留點多之外,108國道山西臨汾改線工程還需克服環境敏感點多、涉鐵交叉點多,交通導改難、征地拆遷難、協調進地難、材料保供難等困難。其中,設計路線與既有鐵路 4 次交叉,分別是3次采用轉體T構上跨施工和1次采用下穿施工,是項目施工重難點。
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減輕臨汾南部地區的交通壓力,進一步提升沿線通行能力,優化出行條件,對改善沿線城區環境、擴大城市發展空間,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