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中華文明5000年日久彌新,飲食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中都占有極大的比例。
(相關資料圖)
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可以說擁有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茶葉種類和悠久的飲茶文化,并且我國的茶文化已也得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認可和癡迷。
在古代歐洲,中國茶文化備受推崇,許多名人也被深深地吸引,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莫過于英國文豪莎士比亞.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茶,甚至有一幕中英國皇后伊麗莎白一世和中國皇帝交換禮物,英國皇后收到了中國茶葉。
可見,中國茶葉在唐朝時期通過絲綢之路風靡全世界,不管是伊麗莎白一世那樣的古代歐洲大國君主,還是莎士比亞這樣的大文豪,都對中國的茶文化情有獨鐘。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盛唐之下的茶文化是通過怎樣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的?
一、研究茶文物的種類有助于我們了解唐代時期的茶文化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時期,茶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也帶動了茶具文化的繁榮。
最早的唐代茶具是由陶瓷、銅、鐵等材料制成的,主要包括茶碗、茶壺、茶盂、茶匙等。
其中,茶碗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茶具之一,它的形狀多樣,有扁碗、高碗、高腳碗等,尤以白瓷碗為最受歡迎。
茶壺在唐代也已經出現,最早的茶壺都是以青銅、鐵等材料制成的,后來才逐漸發展出以陶瓷為主的茶壺。
到了唐代末期,茶文化已經成為社交活動的一部分,人們越來越注重茶具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茶具的形狀、色彩和圖案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設計和含義,如六方壺、獸耳壺、滿制壺、燈籠碗、荷葉碗,都是具有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的茶具。
唐代還是中國器具文化的重要時期,當時的器具種類和制作工藝都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和改進。
唐代器具不僅具備實用性,還融合了藝術與文化的元素,因此在后世的器具制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唐代古墓中挖掘出土了很多茶葉存儲的器具,可見唐朝人很重視茶葉的儲存。
所以在古墓中挖掘出土的器具種類眾多,比如烘干茶葉用的烘焙器具、制作茶葉所用的碾羅器具、貯茶器具、貯鹽器具、飲用前的烹煮器具和飲茶器具等。
另外,在唐代,茶文化達到了一個高峰,茶藝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并已經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流派和傳承。
這些流派的形成和發展,對于茶藝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代流傳最廣的茶藝流派是唐中期的茶學家陸羽所創立的“茶經派”。
名字就是根據他編著的一本茶學著作《茶經》而來,是通過將茶的品種、制作、煮制、飲用等方面的知識整理成書,并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茶藝體系。
陸羽的這種茶藝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和發展。陸羽所創立的茶經派影響深遠,至今仍然是茶藝傳統的重要派別,被廣泛傳承和運用。
除了陸羽和他的茶經派以外,唐代還有很多其它的茶藝流派得以傳承下來。
例如,徐遲創立的“飲茶六印派”,張仲景創立的“健康飲茶派”,還有以道教思想為基礎的“茶道派”。
這些不同的茶藝流派和傳承,都在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以及風格。
總的來說,唐代茶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離不開不同茶藝流派和傳承。
各種功能的儲茶器具、各流派的茶藝和精致的飲茶的茶具共同組成了唐朝璀璨的茶文化,它是唐代茶文化的縮影,是我們了解唐代茶文化的最佳方式,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二、唐代的茶文化與宗教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唐代,茶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茶文化的跨越式發展和繁榮與唐代諸多宗教的盛行密不可分,特別是道教思想的影響,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的發展。
道教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被視為當時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道教注重生命和生態的和諧,這種思想與茶文化的理念和實踐有諸多共通之處,唐代的茶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主張保護自然環境、尊重生命,與道教思想不謀而合。
在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道教思想對茶文化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傳統的茶道文化中,凈化和煮茶的過程就體現了道教的“清凈、淡泊”的思想,唐代的茶文化追求寂靜、空靈的茶藝境界,這與道教的追求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佛教也是唐朝人們所信奉的另一重要的宗教,茶文化和佛教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唐代茶文化常將茶作為佛教行禮和供佛的物品,認為茶有助于人們的冥想和內心安寧。
同時,唐代茶文化也借鑒佛教的思想,強調內心的清凈和平靜,將品味茶的行為作為一種超脫塵俗的心靈修行。
佛教與茶文化十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可見唐朝真是一個融合度很高的封建王朝。
總的來說,茶文化的發展與宗教信仰深層次地交織在一起,這種關系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氛圍,也體現了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相互影響。
唐代的茶文化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宗教信仰完美契合,這種契合使茶文化在唐朝久盛不衰,也使得它在世界上大放異彩,并對后世產生了影響。
其實除了這些影響外,唐代的文人騷客也喜愛把茶文化融入到藝術作品中去。
三、唐代的文人墨客們又是怎樣描述唐朝茶文化的
唐代是茶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許多著名的詩人都創作了與茶相關的詩歌,下面,筆者就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第一位是唐代茶學家陸羽,后世也稱他為“茶圣”,他的詩中就有不少是描寫茶文化的。
比如《山中與余樂府同詠茶》,“…茶水烹時共忘機,山花爛漫不須歸。既飲酣歌又起舞,人生何處不青山”。
這兩句詩是詩人借助茶與景色相結合的手法來抒發真情實感的一類典型的抒情方法。
第二位是唐代詩人杜甫,他的詩里也經常出現有關于茶的描寫,比如《春風啜茶時》:“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這兩句詩借茶敘事,借飲茶一事來感慨朋友即將遠離自己而去,不知何日再相見的悲戚情感。
咱們之前聊了兩首詩,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看反應唐代茶文化的繪畫作品都有哪些吧.
首先,這幅作品就是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賞翫圖》中的茶席圖,通過描繪茶席上的茶器、茶杯、茶缸、茶壺等細節,表現了唐代茶風俗的豐富多彩。
接下來則是唐代畫家顧愷之的《女織圖》中的茶船圖,畫中女子坐在茶船上,將茶葉扔進船中的炭火中,煮制出清香可口的茶水.
這幅作品展現了唐代制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展現了唐朝百姓制茶的工藝,為后世制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唐代的茶文化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文化,更是一種人文文化。
唐代的藝術家們在描繪茶文化的過程中,不僅注重形象的表現,更注重文化的傳承和推廣,為后世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茶文化相關的創作素材。
其實,唐朝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時期,茶葉已經成為當時的重要經濟材料,給唐朝時期的中國帶來了經濟利益。
茶葉成為了出口商品,滿足了國外市場的需求,為國家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使中國的茶文化在世界風靡至今。
結語:
唐朝是一個崇尚茶文化的封建王朝,達官貴人和市井百姓皆愛飲茶,由于唐朝的君主將絲綢之路有效利用起來。
大量外國人經過敦煌涌入中國,且以胡人居多,唐朝文化與胡人文化相互融合,中國的茶葉也隨著他們的往返而被帶入了世界各地。
隨著茶葉被帶入古歐州各個國家,使茶葉在全球范圍內人氣激增,
外國人對茶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導致其他國家不得不向中國進口茶葉,從而唐朝又多了一項創收的項目,那就是,向世界各地出口茶葉,事實上唐朝也確實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
綜上所述,唐朝的茶產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經濟利益,極大地促進了唐朝的經濟繁榮和國家發展。
同時也證明了中國茶文化是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后世在制茶等工藝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參考文獻
《六朝建康茶文化中心形成論》
《茶經》
《山中與余樂府同詠茶》
《春風啜茶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