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售電網獲悉,今年的高溫時長、高溫范圍與常年夏季相比將偏多。近日多地發布高溫預警,江南、華南中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重慶等地部分地區出現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四川攀枝花、涼山州、云南昭通等局部地區超過40攝氏度。
(資料圖)
(來源:北極星售電網 作者:七塊錢)
高溫天氣的持續,拉動空調等制冷設施用電量的增加,多地用電負荷創新高。與氣溫一樣受到“火熱”關注的,還有虛擬電廠。
熱到爆——多地負荷刷新記錄
5月29日13時45分,江蘇電網用電負荷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97億千瓦。這是江蘇電網歷史上首次在5月份負荷破億,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
近日,廣東用電負荷不斷攀升,日均空調負荷已和去年7月高溫時段負荷基本持平。其中,廣州電網負荷歷史上首次在5月份突破2000萬千瓦,同比增長22.42%。5月30日17時08分,深圳電網用電負荷創今年新高,達到2054.32萬千瓦,同比增長17.7%,為歷史上首次在5月份超過2000萬千瓦,較2022年用電負荷破2000萬千瓦大關時間(2022年7月15日)提前45天。
5月30日21時40分,廣西電網統調用電負荷創出歷史新高,達到3087萬千瓦,較原紀錄增加約36萬千瓦。同日,南寧、玉林、梧州網區用電負荷創出歷史新高。其中5月30日21時30分,玉林電網統調負荷年內首次創歷史新高,最高負荷達239.4萬千瓦,較去年最高負荷229.3萬千瓦,同比增長4.36%。
削峰填谷——虛擬電廠不容小覷
虛擬電廠,作為電力供需重要調節手段,在入夏以來頻頻被熱議。在我國,應對電力供需緊張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電力需求響應,它以經濟激勵為主,引導用戶根據電力系統運行的需求自愿調整用電行為。而虛擬電廠則是需求響應的升級版,其接入了更多樣化的元素。
虛擬電廠的主要作用是削峰填谷。在用電高峰時期,它可以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起到調峰的作用;在用電低谷時期,虛擬電廠則作為“負電廠”加大負荷消納,配合系統填谷。因此,虛擬電廠對于緩解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需緊張具有積極作用。
具體來看,虛擬電廠可以聚合資源。挖掘負荷側的靈活性資源和調節潛力,為提升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打下基礎。另外,新能源裝機比例以及間歇性負荷的持續增長,給電力系統調節工作帶來困難,電力系統亟需由傳統的“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而虛擬電廠能將相對分散的電網、電源、用戶以及儲能等進行集成調控,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提升電網穩定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持續落地——虛擬電廠大展身手
近日,多地虛擬電廠建設進展顯著,在調節電力供需,保障電力安全迎峰度夏期間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湖北,5月23日國網湖北省電力首次利用“虛擬電廠”調控一體化平臺,成功測試了5G鐵塔基站參與用電負荷調峰,為迎峰度夏需求響應負荷管理提供了新方法。目前共有987座5G鐵塔基站接入湖北電網“虛擬電廠”調控一體化平臺,預計可調負荷3950千瓦,約相當于5300余臺1匹空調用電功率。
在安徽,5月23日合肥供電公司在國內首次將“5G+量子”技術全面應用于虛擬電廠,成功實現升級。合肥電網虛擬電廠系統于2020年2月正式上線,目前共接入光伏電站、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樁)、儲能站、商業樓宇等多種負荷類型,總容量達22萬千瓦。去年夏季持續高溫期間,合肥電網最大負荷連續多次打破歷史紀錄。合肥供電公司于8月11日至15日的負荷高峰時段連續啟動虛擬電廠的調峰作用。5天累計調整電力負荷相當于千余戶居民家庭實時用電量合計。
在浙江,國網金華供電公司正在探索“全域”虛擬電廠。“全域”虛擬電廠“地域全”“資源全”“時段全”,能夠深挖社會靈活調節潛力,形成高互動協同能力。截至目前,金華“全域”虛擬電廠已聚合28.69萬千瓦分布式資源,具備6.61萬千瓦調節能力,具備了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和輔助服務等功能。
在冀北,2019年底,冀北虛擬電廠建成投運我國首個以市場化方式運營的虛擬電廠示范工程,目前冀北電網轄區在秦皇島、廊坊和張家口三地,共接11類的可調負荷,總容量358MW。在后夜風電大發、電網低谷調峰困難時段,調動資源迅速拉升低谷用電負荷,最大調節電力達到20.4萬干瓦。華北能源監管局5月11日召開華北區域虛擬電廠建設及需求側響應工作座談會。今年華北區域最大負荷將達到2.94億千瓦,存在缺口250萬千瓦,保供形勢不容樂觀,會議強調從5個方面加快推進華北區域虛擬電廠建設和需求側管理工作。
在寧夏,5月4日,寧夏發改委印發《虛擬電廠建設工作方案(試行)》。《方案》提出,結合寧夏實際情況,構建虛擬電廠管理機制,建設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聚合分布式電源、儲能與可調節負荷等資源,打造虛擬電廠示范工程,通過市場機制引導,提高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系統運行效率,有效提升負荷側可調資源的響應及聚合能力。
在廣東,《廣東省建筑節能增效行動計劃(2023-2025)》中要求推動建筑類負荷資源通過聚合后形成虛擬電廠,開展城市新區、功能區建筑群整體參與電力需求響應,以及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實現電力供求之間的“源網荷互動”與智慧協同,促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
在山西,目前已公示2批共10個虛擬電廠建設試點項目。2023年2月,山西首批由9家售電主體申報的15家虛擬電廠建設完成,共聚合容量184.74萬千瓦,可調節容量39.2萬千瓦。首批虛擬電廠建設完成,為進入實際運營階段做好了準備,也為今年山西實施電力需求響應打下良好基礎。
未來可期——虛擬電廠前景廣闊
目前,廣東、山西、山東等地正在加快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現貨交易步伐,山西、冀北、浙江、上海等地也有多個虛擬電廠試點項目,雖然從聚合階段看我國虛擬電廠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未來的發展空間無限。
根據中電聯預計,到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5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速為4.8%;最大負荷為16.3億千瓦,年均增速為5.1%。假設可調節能力為5%、投資成本為1000元/千瓦,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投資規模有望超過800億元。
在應用場景方面,虛擬電廠可以應用于能源管理、電力交易、微電網建設運營以及新能源發電集成等多個場景之中,可調節負荷資源主要包括樓宇用戶、工業用戶、居民用戶、電動汽車、儲能等新興負荷。在虛擬電廠建設過程中,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市場機制,明確價格傳導機制,探索新技術路徑,為虛擬電廠的發展鋪路架橋。
活動推薦
為優化創新虛擬電廠運營模式,推動能源企業綠色能源轉型,北極星電力網將于2023 年 8 月 24-25 日在南京舉辦“2023全國虛擬電廠運營與未來發展高峰論壇”。
報名聯系:喬老師 13383650417(微信同號)
添加微信請備注:公司+名字+虛擬電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