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 晚報記者 章 晨 攝 李薈玲
通訊員 陳金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鈞儒小學的孩子們覺得自己的午餐吃起來比以前更香了,還帶著滿滿的自豪感。因為在剛剛過去的第34個“5?20”中國學生營養日北京宣傳活動中,學校食堂獲評為全國中小學營養健康食堂,成為獲此殊榮的全國十二家學校食堂之一。這是繼2022年該校獲評全國營養與健康示范學校后,再添的一項“營養健康”方面的“國字號”榮譽。
國家級“雙營養”食堂里面到底是怎么樣的?一頓高標準的午餐又是怎樣誕生的?學校平時的菜品有哪些……5月23日上午,南湖晚報紅船小記者和陽光伙伴小記者走進鈞儒小學食堂,為大家探秘“國字號”營養午餐背后的秘密。
7點:“陽光廚房”的清晨
小記者羅欣宸、盛越澤和倪若然早早來到學校食堂廚房大門口,“沒想到廚房的早晨是這樣熱鬧呀!”學校食堂經理張璟盈負責接待孩子們的這次參觀,她告訴大家,其實廚房的工作人員每天清晨五點就要到崗工作了。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菜品的新鮮和分量充足,學校還會每天安排行政人員在五點半進行驗菜,比如今天給大家驗菜的就是鈞儒小學執行校長錢琴飛。沒想到平時自己還在清晨的夢鄉中,就已經有那么多人在為自己的營養午餐忙碌了,孩子們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感動。
在廚房的大門口,有一個大顯示屏,上面寫著“陽光廚房”,通過監控,可以看到廚房里每個區域的工作情況。在張經理帶領下,小記者們走進了食堂廚房,“這里好干凈啊,地上干干凈凈的。”“油煙味幾乎聞不到。”“我發現了紫外線消毒燈。”……孩子們睜大小眼睛,觀察著國家級食堂的各種細節。
張經理按照每天的流程,帶領小記者觀看驗菜、洗菜以及切配的過程。“驗菜首先要看菜是否新鮮,然后要過磅,檢查分量是否充足。”
7點30分:午餐吃什么呢?
看到當天的蔬菜有黃瓜、胡蘿卜,還有包心菜,小記者們好奇地問:“那么今天中午吃啥呢?” “黑椒牛排、三色蝦仁、蔥油包菜、筍尖雞湯,還有香蕉。”張經理給大家報了菜單后,小記者盛越澤高興地跳了起來,“黑椒牛排是我的最愛!”
因為廚房的炒制區域是采取無菌管理的,所以孩子們只能站在門外參觀。小記者們一邊觀看,一邊提問:“營養健康的午餐是怎么搭配出來的呢?”張經理告訴孩子們,“營養菜單是要根據國家標準,各種食材營養配比要達到12種以上,我根據這個要求先開菜單,然后要輸入專門的營養配餐軟件,通過測評,缺啥補啥,調整好之后,出來的就是符合我們小朋友成長需要的營養午餐了。”鈞儒小學的午餐菜單每次都會提前一周在學校公眾號公布,除了菜品,還有各項營養比重的分配以及食堂供貨商名單。
在副食倉庫外,張經理非常驕傲地向大家介紹,“這里放的是我們的調味品,除了基本的油鹽之外,只有品牌生抽、老抽、米醋以及海鮮醬,沒有其他任何添加劑了。”
10點30分:配餐要滿足四個校區
午餐制作完成后,被分裝在一個個干凈整潔的餐盒內。然后分批裝進大的保溫箱中,箱外寫著“鈞儒校區”“文昌校區”“吉水校區”以及“三水灣小學校區”。據悉,鈞儒小學的食堂每天要滿足四個校區4700多名師生的用餐需求,食堂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們,一個保溫箱里裝著一個班級的午餐,“裝在保溫箱里,飯菜到吃的時候還是熱的。”
隨著配餐的完成,裝滿午餐的四輛餐車就陸續出發了,它們將把營養與美味送到各個校區師生的手中。
11點30分:大家一起吃個“白白碗”
開飯啦!最期待的時刻來到了,小記者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學校餐廳,飯菜的香味已經撲鼻而來,鼻子尖的一聞就說:“是牛排!”“我還聞到了雞湯的味道。”……因為學校實行午餐陪餐制度,所以和孩子一起吃飯的還有學校領導和教職工,并且秉持“學生吃什么,老師和校領導也吃什么”的原則。今天和學生們一起在食堂吃飯的是503班語文老師阮琴,她說:“和孩子們吃的飯菜一樣,才能最直觀地感受到食堂飯菜的品質。”
304班學生李芯依的媽媽李靜是學校膳食委員會的一員,今天也受邀來到現場,在接受采訪時,她說:“我們平時在膳委會例行會議中可以了解學校食品購進的渠道、食堂管理的規章制度、財務的收支情況等信息,同時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可以從孩子口中了解他們對菜品的真實感受,從而進行調整和改進。感謝學校讓所有學生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12點:吃得好也是助力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創建
學生們基本上完成了就餐,能吃“白白碗”的不在少數。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副總校長章振鴻看到孩子們吃得滿意,也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今年我們食堂獲得了這項全國榮譽,是一種鞭策,既是督促我們要更規范地把學生的食品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又要求我們日后在營養這方面更加努力,力爭把學生的營養用餐、科學膳食做到更加精致和到位。不久前嘉興成功入選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這對于我們學校來說也是一種鼓舞,通過學校食堂的科學營養配餐,為我們每個學生創造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