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黎雨辰 北京報道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一則增資公告,誠通證券擬尋求1位投資方增資10億元。該增資將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等,擴大公司業務規模,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起增資的時點,也剛好是在誠通證券結束了長達兩年的證監會接管、在一系列股權和人事變動后“改頭換面”成為央企子公司的一周年。換上新的身份名片后,誠通證券不僅在行業整體承壓的2022年實現了凈利潤逆勢增長,也為自己找到了“服務央企國資”的戰略錨點與業務主線。
(相關資料圖)
“從遴選的條件來看,不排除也是有國資背景的機構會有機會入駐。”一位對誠通證券有所了解的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誠通證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誠通)之后,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央企的背書對開展業務,尤其是投行業務是非常重要的。”
嚴格遴選10億增資方
公開信息顯示,誠通證券最新注冊資本29.1億元,共有股東5名。其中大股東中國誠通實繳出資28.59億元,持股比例98.24%。
本次增資完成后,新股東認購股份數由融資方有權批準機構批準確定,募集資金超出新增股本的部分將計入資本公積,新老股東按所持股份數共同享有。
從10億元的投資比例來看,最終遴選勝出的企業,不排除一躍成為誠通證券二股東的可能性。
不過股東之位也非輕易便能擔任,從公告來看,誠通證券對增資方的遴選標準可以說相當嚴格。
意向投資方不僅應為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依法注冊并有效存續10年以上的企業法人,且近5年主體長期信用評級均需達到AAA及以上水平,并不得存在代持或委托持股行為,不得通過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參與投資。
此外,意向投資方還應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在遞交投資申請的同時,須提供信息披露期內的不低于其擬投資金額的銀行存款證明文件。本次增資亦不接受業績對賭、股權回購、一票否決權、反稀釋條款等要求。
與高標準相匹配的,則是誠通證券“一心向增資”的堅定信念。記者注意到,如果未在規定時間內產生符合條件的意向投資方,那么誠通證券將會按周期延長公告時間,直至產生符合條件的意向投資方為止。
誠通證券緣何增資心切?據產交所官網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本次增資所募資金,將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等,擴大公司業務規模,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我國證券公司實行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而在近年愈發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區別于通道傭金業務的資本中介業務、創新業務等重資本業務,也日益被券商視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股權或債券融資方式“補血”,做大資本金規模,一度成為上市券商業績排名的競逐“勝負手”。
今年以來,受監管要求,券商再融資更加謹慎,其速度與規模也相對有所放緩。不過記者觀察到,多方業內觀點認為,證券行業依然保持著旺盛的融資需求。
“證券行業作為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凈資本不僅決定證券公司行業地位、盈利能力,還有助于保障其穩健經營、防范和化解風險。”國海證券分析團隊曾在近期指出。
相比之下,非上市中小券商的增資渠道始終十分有限。記者了解到,除謀求上市之外,非上市券商一般只能通過發債、股東增資、引入新投資者等途徑補充資本金,流動性相對較低。
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我國上市券商平均凈資產為457.1億元,而誠通證券同期凈資產僅為107.43億元,還有顯著的追趕空間。
截至發稿,暫未有誠通證券的意向投資方得到披露。不過如誠通證券此次順利補充資本金“糧草”,無疑將對公司良性發展循環形成有效助益。
前述接近誠通證券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本次的增資方如果也有國資背景,或將讓誠通證券“如虎添翼”,不過中國誠通的地位肯定不可動搖,“這也要看增資方的情況,有些國資希望控制權大一些,尤其是對于金融平臺。”
2022年“華麗轉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起增資的時點,剛好處于誠通證券被證監會結束接管,成為央企子公司的“一周年”之際。
公開資料顯示,誠通證券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新時代證券。2020年7月17日,由于隱瞞實際控制人和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證監會曾發布公告,依法對新時代證券實行接管。
2021年12月,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誠通正式收購了新時代證券98.24%股權,也為誠通證券充滿大事記的2022年拉開了帷幕。
2022年3月24日,證監會核準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成為誠通證券的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2022年5月27日,誠通證券被證監會獲批結束監管、正常經營。
同年6月,隨著“誠通證券”正式登記注冊,“新時代證券”這一名字也從此進入歷史。在股東由原來的12家減少到5家、董監高序列也完成了大換血后,誠通證券從此華麗蛻變,走上了央企之路。
其中,除此前在新時代證券時期兼任董事長的葉順德將董事長讓位給了張威、自身重新回歸總經理一職外,公司其余的10位高管亦全部換新。
改頭換面后,誠通證券似乎也不負眾望,在行業整體承壓的2022年實現了業績回彈。
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誠通證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5.55億元,同比下滑13.74%,但凈利潤實現4.24億元,逆市高調增長25.24%。
誠通證券在年報中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公司始終堅持“穩中求進,防范風險”的經營策略。特別是 2022年5 月加入集團后,公司通過穩步推進“固收+”及經紀業務,嚴格控制權益投資、股票質押等高風險業務,克服了證券市場波動的不利影響,本年度取得了優異的經營業績。
2023年以來,誠通證券業績依然表現平穩。據北京產交所披露,公司一季度總資產為234.16億元,營收和凈利潤則分別實現4.62億元和1.04億元。
國資樹下好乘涼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 年投行業務的戰略布局方面,記者發現,誠通證券近一年來的曾多次強調自身對于央國企發展進行服務與支持的角色定位。
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在投行業務方面,報告期內誠通證券共發行3只公募債券,融資總規模40億元。同時新三板業務完成定向發行項目2個,股權類持續督導企業 7 家、持續督導的非上市公眾公司 53 家。
“誠通承銷的不少債券項目,例如山東高速集團等,與大股東的背書都有很大關系。”前述投行人士向記者指出,“誠通保理和誠通租賃等集團內項目誠通證券也參與了聯席承銷,這個優勢是其他券商無法比擬的。央企路線應該是它未來業務的主要路線。”
據了解,2022年9月20日,誠通租賃50億元央企儲架ABS正式成立并完成首期發行,首期發行規模為14.05億元。簿記當天吸引到了各類資金的參與,最終發行加權利率僅2.95%,創下了公司參與資本市場融資以來的新低。而該次發行由國泰君安擔任計劃管理人、主承銷商,誠通證券、方正證券、銀河證券聯席承銷,誠通財務擔任財務顧問。
2023年4月25日,誠通保理在上交所憑借自身主體信用成功發行首期私募公司債,發行規模5億元,發行期限1+1+1年,主體評級AA+,票面利率3.80%。其中,誠通證券作為聯席主承券商。
誠通證券在2022年年報中表示,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將融入集團發展戰略、聚焦央企,形成有特色的融資和顧問服務平臺,致力于在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資產證券化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今年4月,新高管張嘯川的加盟也曾讓誠通證券又一次進入市場視線。據了解,新任副總經理的張嘯川是一位資本市場“跨界多面手”,曾先后任職于證監會、博時基金、寶盈基金,而在履新誠通證券之前,還曾任中天國富證券副總裁兼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此次到任誠通證券后,張嘯川將主要分管投行業務。
另外對于張嘯川的加盟,前述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張嘯川有監管和投資界的雙重資歷,對于要走央企國資路線的誠通來說同樣比較適合。
“有中國誠通作為大股東,大樹底下好乘涼,在近期的經濟形勢下,投行業務都不太好做,誠通證券自帶大股東扶持,日子肯定比一般投行好過多了。他們投行近期也一直在招人,還是有點吸引力的,其他部門研究所之類的也在招聘。”該投行人士稱。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