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密集發布一季報,從目前發布的一季報來看,基本收入和利潤都是超預期的,經營情況在持續改善。
當然從股價表現來看,這樣的優秀財報并不沒有刺激股價走強,但我還是那個觀點,逆周期中表現優秀的公司是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公司,一旦風來了,會飛的很高很快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這些互聯網企業的財報,我關注的并不僅僅是現在經營狀況,我還特別關注他們AI業務的進展情況。
我下面摘錄了騰訊和百度兩家大廠在一季報后電話會中對于AI應用的一些表述也做了一些自己的解讀,供大家參考。
騰訊
騰訊的分享:
未來市場上許多大型公司會有自己的模型,大模型將支持自己的用戶場景,并在C端和B端向市場提供服務。同時,許多初創公司將創造自己的模型,可能是基礎模型、行業或者垂直模型。大模型的發展將伴隨新的應用。在大模型供給將會非常有活力。
未來會有很多不同的應用。總的來說,人機交互,特別是搜索和信息生成等類型的應用,實際上是更具顛覆性的。在這些場景中會有更多的應用涌現出來。因此,通用搜索、聚合垂直搜索等這類應用將看到新的顛覆者。在人人交互服務方面,如社交網絡、短視頻、游戲、長視頻,大模型將會有很多用途,有助于提高內容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就基礎模型推進,騰訊正在取得良好進展。國內數據收集的補充,是基于全網高質量公開數據以及我們生態體系內的高質量公開數據。我們有很多內容,是相當獨特的補充。
在模型訓練方面,我們正在增強訓練優化和整條訓練產品線。在基礎設施方面,云業務賦予我們核心優勢,我們最近也發布了基于NVIDIA H800 GPU的高性能計算集群,進一步提高效率。
我們的一個關鍵優勢顯然是用戶場景。目前我們不同的產品團隊已經計劃與自身的產品結合,提供一些有趣的產品。
我幫大家解讀一下高管這段分享,核心講述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大模型的前景,第二是騰訊在大模型領域的進展。
大模型前景方面,騰訊認為未來很多公司都會擁有AIGC大模型,這也會帶來很多應用。
具體應用層面,騰訊認為大模型會顛覆通用搜索、聚合垂直搜索等這類應用,也就是說類似于百度谷歌360搜狗這樣的搜索引擎未來會洗牌,有的公司會直接消失掉,有的公司會崛起,有可能是新的創業公司最后占據市場,也有可能是現在在的公司活下來。
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類似的觀點,大模型對于某些公司來講是生存問題,這一輪下來,很多公司可能就要徹底消失了,就如同當年的樂視網和暴風影音,直接破產掉。
騰訊認為,社交網絡、短視頻、游戲、長視頻,大模型不會顛覆掉傳統的商業模式,但會提供很多積極的用途,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成本更低。
騰訊這個說法肯定是有一定主觀色彩的,但也是有道理的,我們能確實看到AIGC大模型在搜索層面確實在重塑這個行業,比如我之前用百度比較多,現在就用GPT解決了,GPT聯網后更不用百度了...
GPT對于社交視頻游戲行業目前確實也談不上顛覆,改變不了存量公司的競爭力,而且由于有了AIGC創作內容更容易了,所以在視頻游戲這種內容產業里,一定會有更多內容涌現,內容平臺公司肯定是受益的。短視頻越來越好看,吸引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人看,抖音快手肯定是受益的。
但這里制作內容的公司是否受益很難說,因為制作內容門檻更低了,內容供給也更充分了,競爭一定會更激烈。
騰訊的大模型方面。
首先騰訊認為自己有兩大競爭優勢。第一是有生態體系內的高質量公開數據;第二是有用戶場景。
這兩個東西非常重要,其中用戶場景這個尤其重要。我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只要騰訊的ChatGPT和其他家技術差異不大,大部分用戶一定會選擇騰訊的GPT使用,因為方便,容易用。
而且騰訊的GPT天然可以和微信里的生態,公眾號,小程序實現結合,快速貢獻價值。比如讓GPT訂酒店,騰訊可以直接推給你一個同程酒店的小程序,并做簡單介紹描述,你可以快速瀏覽并且下單。沒有公司能有比擬騰訊的場景競爭優勢...
在實際產品布局方面騰訊講的比較虛,只是講不同的產品團隊已經計劃與自身的產品結合,提供一些有趣的產品。
我目前用到的主要還是騰訊智影,這東西我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語音播報,大家每天聽到的語音播報都是騰訊智影AI生成的,他的其他功能包括數字人和一鍵做視頻,我之前也給大家展示過。整體來看語音播報比較成熟,數字人也有一定的進展,一鍵做視頻距離實用差距還很大。
可以期待騰訊之后的產品發布和表現。
百度
百度關于AI講的內容會多一些,我摘錄了一部分我覺得有價值的。
通過搜索引擎,我們已經收集了大量的數據,龐大的自然語言理解知識,這對訓練模型至關重要。百度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強大的AI能力,由四層AI架構驅動,其中包括云基礎設施、PaddlePaddle學習框架、大語言模型、應用,幫助降低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成本。我們已經升級了4次文心一言,并設法將推理成本降低了近90%。當對手還在專注于模型訓練時,我們已經在推進推理成本的顯著降低。
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具有非常高的進入壁壘,很少有公司具備在這個市場建立重要地位所需的能力。這些要求包括大量的前期投資、強大的AI能力、專業知識和大量的數據或模型培訓。此外,為中國互聯網和移動用戶提供適當內容的豐富經驗也至關重要。鑒于這些高要求,我們預計市場將高度集中,最終可能只有兩到三個主要參與者。
一些應用方向。
1)金融服務行業:我們與一家著名的國內保險公司合作,幫助他們提高員工和客戶的數字體驗,我們將利用AI能力,還將創建定制工具以協助他們用獨特的數據在文心一言上訓練和完善模型。這個項目有可能為中國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和效率建立一個新的行業標準。
2)軟件行業:我們正在與一些生產力軟件開發商合作,將文心一言整合到他們的應用程序中,使工作自動化,并擴大其終端用戶的能力。我們正在與一些ERP公司合作,探索使用文心一言來協助程序員編寫代碼。
3)教育行業:我們通過MaaS向一家領先的在線教育公司開放了文心一言,幫助他們在百度AI云上微調自己的模型。我們正在共同研究的功能之一是強化的復雜AI導師,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務學生。
4)旅游行業:疫情之后,行業需求激增,在線旅游公司是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一些公司正在測試使用文心一言來協助客戶服務團隊,建議旅行和引導客戶到相關信息。
2C:我們還在測試將文心一言與在線文件共享平臺整合,使文心一言能夠與用戶一起工作,并協助使用自然語言進行13項總結和生成內容。此外,我們正在將文心一言納入其他2C產品,如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百度貼吧和小度。
這里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百度講到了自己在AIGC上的進展,這里最關鍵的是這句話“我們已經升級了4次文心一言,并設法將推理成本降低了近90%”。
這是在解決目前大模型商用非常大的瓶頸和壁壘--成本太高,而百度已經在大幅降低產品的應用成本,是真正在扎扎實實的邁向商用的。
反觀A股的很多公司,從沒見誰出來講過這件事,原因也很簡單,他們不需要真的商用,只需要講故事減持就好了...
第二,百度講到了一些關于大模型應用的要求,認為只有滿足這些要求的企業才能用好大模型,預測大模型未來只會有很少的玩家。
這些要求包括大量的前期投資、強大的AI能力、專業知識和大量的數據、為中國互聯網和移動用戶提供內容的豐富經驗。
這個說法其實和騰訊的有些差異,騰訊認為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模型,許多公司都會有自己的模型。騰訊的理解是大公司都會自己訓練模型,支撐自己的業務,百度的理解是大部分公司都會用一樣的模型,這里百度潛臺詞其實是他的智能云他的文心一言未來可以給很多公司用。
從立場來講,我覺得騰訊立場比較客觀,我的判斷是伴隨模型訓練成本的降低,未來至少大廠會各有一個自己的模型用于自己的業務支撐,我不敢想象騰訊用百度模型來做業務的場景。
模型未來一定不稀缺,稀缺的是應用模型的能力。
第三,百度還介紹不少AI現在的應用場景。我幫大家歸納下,大概是保險公司的客服,軟件行業協助編程功能自動化,教育行業AI老師服務學生,旅游行業客服,百度云協助總結生成內容。
客服好像是比較明確的應用場景,很多行業都在嘗試用,教育行業這個本質上也是咨詢類業務,但這個應用起來可能市場空間會更大,教育行業的AI老師逐步落地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落地方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