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景氣度走低之際,行業巨頭的招聘動向頗受關注。
(相關資料圖)
近日,光刻設備的領先供應商阿斯麥(ASML)在上海舉辦了人才戰略分享活動,并公布其2023年年度人才計劃。ASML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王洪瑞在該次活動上重申ASML對人才始終如一地重視,以及對人才建設的持續投入。
根據4月份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ASML在該季度實現凈銷售額67億歐元,毛利率50.6%,凈利潤20億歐元。ASML預計2023年仍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今年的市場需求仍然超出ASML的產能;相比2022年,今年ASML的凈銷售額有望增長25%以上。 至2025年,ASML預計年銷售額會在300億至400億歐元之間,到2030年銷售額將達到440億至600億歐元之間。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也將持續保持增長。
伴隨業務發展,ASML對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據王洪瑞介紹,過去幾年,ASML在華員工數成倍增長,未來ASML也將繼續擴充在中國的人才隊伍,以支持其在華業務的不斷發展。今年,ASML中國開放共計200余個崗位,覆蓋整體光刻解決方案下的光刻機、計算光刻和量測業務,包括客戶支持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及職能部門等職位。
回看ASML本次在華推出2023年度人才計劃,主要包含多種校園和社會招聘計劃和活動,如技術講座、校園大使計劃、ASML上海全球培訓中心參觀等,以期吸引更多中國頂尖人才的關注和青睞;并介紹ASML為其員工提供的整體福利保障和多元化的職業發展機會及培訓項目等。
“ASML在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并成立分公司(ASML中國)。當然,在1988年,我們已有設備進來了。但公司快速成長是在過去六七年中,記得2017年我剛來ASML時中國區大概僅500-600人,據最新數據,4月底已超過1600人。同樣在4月底,我們在青島的office開業,那也是我們在中國區第16個office。”王洪瑞談到。
公開資料顯示,ASML的總部位于荷蘭菲爾德霍芬,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各地設有辦公室,全球員工超過40500名。目前,ASML占據了全球60%以上光刻機市場份額。1988年至今,ASML在中國大陸的全方位光刻解決方案下的裝機量已超過1000臺。在2021年,中國大陸已是ASML第三大市場,約占其2021年全球營業額14.7%(即27億歐元)。此前,ASML曾預計2023年中國大陸銷售額將保持在22億歐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62億元)。
盡管短期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出現一定波動,但王洪瑞認為,相對業內而言,ASML對人才的需求并未減弱,主要原因在于過去若干年里未交付的設備較多,產量一直未能跟上需求。
此前ASML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在解讀一季報情況時闡述,今年的市場需求仍將超出公司的產能,目前未交付的訂單金額已超過389億歐元。接下來,公司的重點仍將是全力提升系統產能。
“半導體行業需要以長遠眼光去看,不要被一時的上上下下給嚇唬了。長期而言,全球半導體人才仍處于短缺狀態。根據機構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從業人數是200萬,到2030年預計仍要增加100萬。從國內情況看,人才缺口約在二三十萬。近年來,行業以及政府均意識到了人才短缺的問題,并加大了人才培養的力度。”王洪瑞在現場談到。
來自《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集成電路從業人員57.07萬人。報告預計到2024年,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8.9萬人左右,人才缺口21.83萬人。
政策層面,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和集成電路學院建設相關支持政策不斷。例如,2003年國家啟動建設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2015年多部委聯合發文,公布首批9所建設和17所籌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高校名單;2019年國家發改委試點支持中央高校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平臺項目等。
“解決行業人才缺口是一個難題,人才培養需要時間以及全社會的通力合作。未來可以繼續加強內部人才培養(內培)和外部引進(外引)的支持力度。其中,內培又分為企業自身培養、學校培養以及校企聯合培養等。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和集成電路學院建設相關支持政策不斷,未來可以更多鼓勵高校和企業雙方深度融合。”某半導體行業研究人士在談及人才問題時曾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闡述。
王洪瑞也坦言,作為先進的半導體設備類公司,ASML要在市場上招到對光刻機有經驗的人才并非易事,人才建設更多有賴于公司自身的培養。例如,在招聘客戶服務工程師時,無論對方是有經驗還是大學剛畢業,公司新入職員工都普遍要接受12-18個月的培訓,其中包括理論培訓以及在全球培訓中心(上海)進行的實操培訓等。
除對內部員工的培養外,據了解,ASML還有多個面向行業和未來人才的項目:通過連續多年支持上海未來工程師大賽,ASML期待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技的認識與興趣。在高校層面,ASML未來可能還會進行一些有學分的課程設置等。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標簽: